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809章 两君之日常 (第1/2页)
魏侯十年四月初八,齐鲁边境地区。
在此地,齐军已经驻扎了三天多,可国君仍无直接杀入鲁国的想法,于是齐军只能继续在此地等着。
底层军吏和兵卒们感到困惑很正常,但跟随田宇文而来的将军们,却也不知道国君的打算。
心里有疑问,但作为臣子却是无法直接去问君主的,所以这些齐军将领一个个也只能憋着疑惑。
而此时,国君田宇文则站在高坡上,看着远方的原野怔怔出神。
站在他旁边的,则是田宇文的近臣张灏,是专门替他打探和传递消息的。
“寡人离开临淄,那些人没什么小动作吧?”田宇文平静问道。
张灏则恭谨答道:“回禀君上,一切都属正常,各大家族并未有可疑之举!”
虽然现在田宇文和世族和解,而且还让诸葛世家的嫡女成了君夫人,但他与世族之间仍无法完全信任。
随后,田宇文又问道:“听说魏无忌也到了前线,现在他道那里了?”
张灏工作准备很充分,便听他道:“据飞马来报,魏侯现驻于龙江郡城随州!”
田宇文和魏无忌十多年前见过,此时想起这些,田宇文不得不感慨时间过得飞快。
说实话,在正面对上魏无忌时,田宇文还是觉得底气不足,不光是因为魏国的强大,更是因为魏无忌这个人。
“好了,你下去吧,还得密切注意军中言论!”田宇文对张灏道。
军中将吏们的困惑,田宇文当然知道,但他却不好对将吏们解释。
之所以按兵不动,是因为田宇文自己未做好战争准备,面对魏军他很难聚起勇气。
更何况如此大的战争规模,也是需要田宇文慎重考量的,究竟该怎么打?或者怎么能不打。
“议和……却不知是否可行?我齐国还未准备好啊!”田宇文缓缓道。
一想到议和,田宇文便想起几年前的秦国,在魏国大军攻伐而至的时候,他们也曾有过议和的举动,可最后秦国还是被魏国打残了。
所以,田宇文对自己的想法很是迟疑,他不知自己的决定是否有用。
而且,魏国可能同意议和吗?这一点也很重要,对此田宇文同样也没信心。
魏无忌倾六年休养生息之功而伐魏国,他们会放弃吗?齐国拿什么让人家放弃?
可这些问题,田宇文却找不到人商议,他的心腹之臣要么能力欠缺,要么现在在临淄帮他盯着国政。
此事他还得好好想想!
但只要了解田宇文的人,便知道国君所谓的想想,只不过是给自己时间让自己接受而已。
…………
四月十一,魏无忌到达龙江的第四天,此时的他在龙江郡守周斌的陪同下,正在郡城随州的一处官仓内视察。
从武安来到龙江后,魏无忌每天仍要处理大量公务,所以这种视察行为还是比较难得。
一众官吏围在周边,跟在魏无忌亦步亦趋,随时准备聆听训示。
此时的魏无忌已经三十一岁,整个人看起来成熟不少,两撇胡须更是衬托其威严。
指着堆积如山的粮食,魏无忌回头对众官吏道:“民以食为天,对战争来说更是如此,粮草关乎甚大,尔等当保万无一失!”
众臣皆垂手答道:“臣等遵旨!”
而后,魏无忌又道:“郡尉何在?”
此时一位身着甲胄的武官便从人群中跨出一步,然后道:“臣在!”
“随州城中存有大量粮草,寡人便将看守重任交给你了,万勿让寡人失望!”魏无忌缓缓道。
这位龙江郡尉立即跪拜于地道:“臣必肝脑涂地,以报君上厚望!”
魏无忌点了点头,然后就让这人起来,然后一群人则继续往前走去。
而这些龙江郡的官吏们,还得继续弓着腰聆听训示,实际上这个姿势是比较累的。
他们远在龙江,并没有参加朝会的机会,这些人现在算是知道中央官吏们上朝的感觉了。
视察完此地后,最后能够陪着魏无忌的,也只有郡守周斌一人。
和郑大力一起跟在魏无忌后面,周斌此时压力也是很大的,仅是国君的气场便让他感到如此。
就这么跟在后面走着,便听魏无忌突然道:“周卿,在龙江多久了?”
周斌则屏气凝神道:“回禀君上,臣主政龙江已有七年!”
七年为郡守,无法升任九卿之位,在魏国官场并不算稀奇事。
然后魏无忌便道:“龙江与齐国仅一江之隔,治龙江之民与齐鲁之民,是否一样?”
听到国君考教自己,周斌想了想后便答道:“郡守,龙江与齐鲁虽仅隔大河,但两地民风各有不同,而齐鲁二国又有不同!”
随后,周斌便给魏无忌详细介绍了其中不同,听得魏无忌连连点头。
他不过是随口一问,却没想到周斌见解如此深刻,让他颇为感到意外。
周斌答完后现场一阵无言,国君的沉默让他感到心慌,难道自己的回答不够仔细?
虽已是纵横环海二十多年的老手,但周斌此时面对魏无忌,却和那些小吏面见郡守一般惶恐。
好一会儿魏无忌才开口道:“周卿见解深刻,实为栋梁之才也!”
“若是寡人以你治齐鲁,不知你可敢担此大任?”魏无忌笑着问道。
听到这话,周斌一度以为自己听错了,国君居然让自己去治齐鲁。
要知道,当国君这样问一个人的时候,那就意味着要重用他了,他周斌正是对此不敢相信。
这是只有国君心腹之臣才有的待遇,他周斌何德何能让国君青睐有加,难道是因为刚才那番言论?
但此时已由不得周斌多想,便见他躬身答道:“君上所愿,臣唯从命!”
魏无忌哈哈一笑,他就喜欢这种既有能力又很听话的臣子,周斌无疑就是这种人。
在郡守之位上,对治下之民以及邻国之民有如此深刻见解,在魏无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